米乐游戏下载恒温恒湿箱

全部导航

来源:米乐游戏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2 08:44:38
全部导航
全部导航

  回首改革伟大历程,从“40后”到“60 后”,再到“70 后”“80 后”“ 90 后”………一代代新华社记者来到小岗,用脚步丈量发展变迁,感悟这里的喜与忧,早已与小岗结下不解之缘十次难忘采访,十次发展变迁。我们在“改革源头”关注新时代发展历史,透视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

  2月1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迎来第七次分红。行走在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村民们的喜悦之情,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勾起了记者十年来的采访记忆。

  40多年前,这座普通的村庄,因18位农民冒险摁下“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伟大创举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40多年间,在“红手印”感召下,小岗人争当改革先锋,不断开拓创新、勇闯新路,推动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首改革伟大历程,从“40后”到“60后”,再到“70后”“80后”“90后”……一代代新华社记者来到小岗,用脚步丈量发展变迁,感悟这里的喜与忧,早已与小岗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从采访本中,选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代表性的十次到访小岗经历,以此记录小岗人始终未停的改革步伐,见证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的振兴力量。

  2015年7月8日,对许多小岗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批颁证启动仪式在小岗举行。多位村民领到了梦寐以求的“红本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先前的些许担忧烟消云散。

  我们在启动仪式现场采访了解到,过去对承包地主要是按照合同来管理,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和邻里之间易发生纠纷,这使许多农民心里不够踏实,总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权益无法保障。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就是要打消农民的顾虑。

  在启动仪式现场,村民们攥紧手里红彤彤的证书,个个笑逐颜开,争相讨论着未来的打算。村民周党之指着新发的“红本本”说:“有了它,我就知道了自家承包地的‘家底’:4块承包地共2.35亩,每块地还有四至边界,将来流转出去,我也知道地块的位置,就像吃了‘定心丸’。”

  谈起这项改革试点,“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倾听农民的呼声,才能充满生命力。“领证后,地块面积准了、四至清了,农民也放心了,户户之间没皮扯了!”

  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改革试点给亿万农民确了实权、颁了“铁证”。“三农”专家评价:如果说确权登记给农村承包地上了“户口”,那么颁证则给承包地发了“身份证”,这既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也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间来到2017年夏天。进入改革大道,穿过刻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字样的门楼,两旁的农田里,庄稼长势正好。通村道路是沥青路面,村委会所在的友谊大道上有三五成群的游客。

  临近中午,沿街的“金昌食府”坐得满满当当,“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正在招呼顾客。

  看到我们来了,74岁的老严放下手中的活,乐呵呵说道:“瞧,我这生意不错吧!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我们一家可以腾出手来专心经营农家乐,今年圆桌面又加了。”

  农民干起农家乐,地给谁来种?乡村旅游增收效果咋样?我们向老严抛出了困惑。

  犹记得,老严挑了挑眉,颇为自豪地给我们算了笔账:一方面,他把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每亩地每年有800元流转费,加上农家乐的收入,比一家一户种粮收益强多了。另一方面,土地集中流转到大户手里,他们发展现代农业,规模效益也有了。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增收,“两头不吃亏”。

  2015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随后,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开始探索。

  老严说,当年实行“大包干”,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农民生产有积极性,一年过了温饱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开始转移到城镇打工,催生了土地流转,带来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导致一些农民有“失地”的担忧。“中央不仅部署土地确权,而且提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这件事真是办到农民心坎上了!”

  随着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岗村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这是2024年1月31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改革大道上的小岗村门楼。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的这一年,可谓大事不断。新春来临之际,我们在小岗采访时“意外”撞见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2月9日下午,大包干纪念馆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本以为是村民在欢庆小年,抬头望去,墙上挂着“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17年度分红大会”的横幅,台下“大包干”带头人坐在第一排,手握“红本本”,等着领分红。

  按照村民们的话说,这不是一场新春慰问,而是小岗村给428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放“年终奖”。

  “每人350元,我家6口人领了2100元。”说起分红,“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虽然不太了解它的“诞生”细节,但他知道这又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结果,村民在发展中受益。

  这个“红本本”,名为“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股权证”。一些小岗人打趣道:真是翻箱倒柜才找出来的,“原本觉着这是个没啥作用的证,没成想竟是一本创收‘存折’”。

  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2016年,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经过成立组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配置股权,小岗村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村民从“户户包田”实现了对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

  当时,合作社将小岗现有经营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核算作价,以占股49%与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按股比分红。2017年,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取得较好经营收益,合作社按章程给每位股民进行年度分红。

  从2018年开始,这样的分红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7次,分红金额实现“六连增”,我们也报道了7次。

  连年分红的背后,是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2023年,小岗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5.8%。

  改革大道上,“沈浩同志旧居”格外显眼。第一次进一步探索这位已经逝世近15年的“时代楷模”,还是基于2018年的一个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选题。

  记得那次到小岗村原党支部沈浩住过的地方,我们是跟着曾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老关推开木门,思绪一下回到了当年在村里两人搭班子的时光。沈浩2004年到小岗上任时,小岗村人均收入才2300元,村集体收入非但没有,还有外债3万元。

  面对小岗之惑,从安徽省财政厅来的沈浩并没有当“打个旋儿就走”的过客。“一个多月时间,把村里108户跑了两遍。”关友江动情道,那真是一个“旋风”。

  在小岗采访,如今仍有许多人能说出沈浩当年开出的“药方”: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

  采访中,一个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到之处”:在小岗居住了6年的“家”,从未上锁,随时等着村民过来“拉呱”;冬天,就穿着村里5块钱买的老棉鞋;修路时,他天天都在工地上,和村民一起扛水泥、拌砂浆,脏活累活抢着干。

  当年,小岗人用摁“红手印”的方式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在沈浩挂职到期时,小岗人再次摁下“红手印”,将这位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又留了三年。

  友谊大道的尽头是小岗逝去的先人和乡亲的墓地。沈浩,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被请入祖墓的“外乡人”。带上一瓶老酒,泼洒而下,2018年的春节前夕,一群小岗人以感恩之心在墓前祭奠。

  小岗村原党支部副书记张秀华说,为什么这么多年老百姓还记得他,就因为他帮大家办了很多好事、实事。

  2018年9月21日下午,小岗村举行“小岗村首届农民丰收节——优质稻米品鉴会”,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在小岗村首次迎来水稻收获,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也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当时,北大荒集团在小岗村流转500多亩土地。收获前夕,我们见到了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驻小岗村技术负责人赵明武。这位晒得黝黑的东北汉子,谈到这片土地时直摇头:“我是2017年底来到小岗村的,刚来这里,有种想哭的感觉,土地坡度大,水很难存住,大机械展不开身……”

  既来之,则安之。赵明武和同事们卷起袖子、迎难而上,迅速完成土地清理和平整、引水等工程,实施水稻良种筛选、构建物联网生产供应链体系。经过辛勤耕耘,水稻喜获丰收。

  “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向我们形容北大荒集团的作业场景:他们打药用小飞机,原本大伙儿都不认为这“烂地”能种出水稻,没想到这水稻长得还挺好。

  既有宽窄行插秧技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也有风吸式杀虫灯、配备北斗导航插秧机……近年来,一项项新技术、一台台新装备,在这片土地派上用场。

  那次采访结束后,我们不断听到和看到小岗的老乡们在电话或微信中说,周边慢慢的变多的种粮大户自告奋勇,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尝鲜者”。

  2021年,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怎么样保持定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胸怀“国之大者”?

  带着这个线月再访小岗。曾经摁下“红手印”时彻夜难眠的小岗人,再次思考:小岗的改革发展跟上时代了没有?

  见到小岗村党委李锦柱时,他向我们道出了心中困惑: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村庄的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全国其他“名村”“强村”相比,不管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高质量发展,都有不小的差距。

  有的村干部和群众看别的村发展工业富了,很着急,也想放弃农业大搞工业,说搞农业五年十年都富不起来。弃农从工还是弃农从商?我们在小岗听到过争论,甚至听到过动摇。

  小岗村是不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曾经的改革先锋是不是落到了“后头”?坚守“农”字会不会被淘汰……成了一段时间以来干部群众心中的“难题”。

  经过反复解放思想大讨论,小岗人认识到,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小岗村最亮丽的发展“底色”。“如果不搞农业,就不是小岗了。我们要有定力,要把‘农’字写得大大的。”这次采访结束时,我们听到李锦柱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守“农”,既要有决心,也要有恒心。这次在村里采访,一些别样故事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比如,村里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时,分地过程中有的村民不理解,村里多方做工作顶住了压力,完成了任务;曾有人提出全力发展工业,村里最终顶住了压力,“卡”住了大型工业企业。

  这次采访离开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岗人已经摆脱思想上的困扰,坚定了前行的道路。

  2022年1月,在小岗村采访期间,一则关于“关大厨”变身“关大户”的消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不少人说,“关大厨”的生意,这两年冷清了很多,背后的原因何在?

  几十年来,十里八村的红白喜事大多都是他当主厨。但如今,当地破除婚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关大厨”的生计大受影响,干脆转行包了400多亩地,成了种粮大户。

  婚事宴席不超过6桌,积200分;好人好事,积10分……2020年4月,小岗村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成立“美德银行”,为村民发放善行美德积分“存折”,通过移风易俗、好人好事等项目进行积分,积分可在指定场所兑换生活物品。

  “之前一个月有很多场生意,一场都要摆上几十桌,实行移风易俗后,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大操大办的少了,生意也淡了。”接受媒体采访时,关正艮告诉我们,“从收入上看,原来生意好的时候月收入超过2万元,现在有时只有几千元了。”

  眼看着生意变淡,关正艮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多种粮、种好粮上。“田埂上有草要除掉”“施肥量要看稻苗深浅”……这两年,每次见到我们,他都会讲讲自己的种田“妙招”。

  “我好像找到了科学种田的‘秘密’,越干越有劲!”2023年又赚了一笔的关正艮说,“国家这么重视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好,加上种粮效益不错,我的种粮信心越来越足”。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我们来到小岗村蹲点采访乡村振兴新进展。三产融合忙,是此次采访的最大感受。

  采访期间,党的二十大代表、小岗村党委书记周群之正向村民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商讨推进乡村振兴事宜:要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招引更多产业项目、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三产融合搞好了,振兴就快了”。

  一产方面,抓好粮食生产不放松,是小岗村发展的特色之一。不论是完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基础,还是遍布田间的新装备,或是不断涌现的“新农人”,增强科技、机械支撑作用,都在擦亮“农”的底色。

  与此同时,二产也正跑出“加速度”。在蒸谷米公司,一袋袋“小岗”大米包装完毕,即将从这里奔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投资约6亿元的小岗村春禾智慧农业科技园项目签约;新锣食品、凯盛浩丰设施农业等项目正在推进……

  令我们惊喜的是,挖掘特色资源,做好农文旅结合文章,小岗村也有“新”看头。

  为了争创5A级景区,小岗村探索在“硬件”“软件”上发力,积极打造特色民宿项目。记者看到,项目现场的工人正加紧建设,客房样板房已装修完毕。不远处,一些新的旅游景点已初具雏形,逐步扮靓村庄新面貌。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小岗村宿开门迎客。小桥流水、复古礼堂、颇具江淮田园风的民宿院落……这样的住宿环境对我们这些小岗“常客”来说,还真是别开生面。

  小岗村宿如约而至,离不开5300万元红色旅游贷的支持。这是凤阳农商行小岗乡村振兴支行放出的较大一笔贷款。支行行长王帅说,他们2021年来到小岗,当时这家“开到村”的银行备受关注。

  这两年,王帅和同事们参与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为890户农户评级授信;创新开发“乡村振兴贷”,全程服务乡村产业,到2023年11月底授信3.2亿元。

  无独有偶。我们还了解到,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组建流动党员先锋队,深入小岗村了解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情况,把惠农政策和惠农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有效破解农户融资难贵等问题。

  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在小岗村的“试验”,无疑是可资借鉴的例证。“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小岗村党委书记周群之告诉我们,只有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金融难题,对“症”下“药”,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精准。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这年年末,刺骨的风直灌衣领,我们再访“改革源头”,看到一群年轻人忙碌在产业振兴、乡村治理一线,释放出青春新活力。

  下午时分,我们正真看到,“85后”杨伟正在小岗村电商直播基地忙着备品。2023年6月,杨伟和村里的三个年轻人尝试着把小岗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播销售。无论对杨伟,还是对村里其他人,这都是个新鲜事儿。

  “直播间里被问的最多的是:这就是那个搞‘大包干’的小岗吗?这就是书本上的小岗吗?我们一方面卖农产品,一方面向大家介绍小岗发生的变化。”杨伟自豪地说,直播是讲好小岗故事的新方式,他有时会将直播带向户外,在蓝莓采摘这样的农事活动中,让外界看到一个“鲜活”的小岗。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得知,勇于“尝鲜”的年轻人慢慢的变多:“80后”徐文庭慕名前来投资兴业,搞起了甲鱼养殖,温室内通过自动化投喂装备精准饲喂;“90后”高宏伟管理着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应用恒温恒湿控制、无土栽培等技术,让高的附加价值番茄摆上城市货架;几名“95”后参与乡村治理,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看到慢慢的变多年轻人来到小岗、扎根小岗,我们对村里发展充满信心。”多位大包干“带头人”道出了心里话。

  十次难忘采访,十次发展变迁。我们在“改革源头”关注新时代发展历史,透视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

  “改革不停步,振兴闯新路!”李锦柱对我们说,在建设农业强国新征程上,小岗村将继续争当改革先锋,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抓乡村富民产业和有效治理,努力贡献更大力量。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仍在路上,小岗人的探索从未息止,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