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首个大型实验验证基地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
近日,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科院)承建的我国民航首个大型实验验证基地——航空安全实验基地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软硬件设施完备的实验室,无不预示着新的开始。基地从规划到设计,从建设到竣工,历经十二载,随着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航科院翻开了“两地运行”的新篇章,航科院的航空安全研究以及实验验证能力将得以全面提升。
航科院院长、党委书记李郁在航空安全实验基地投用当天的升旗仪式上提到:“自基地项目2009年立项以来,民航局领导和各相关司局、航科院历任领导、有关部门为推进基地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全体员工对基地建设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正是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才可以及时完成基地竣工投用这一重大任务,为航科院抓住中国民航快速成长的机遇期实现突破性发展夯好基、垒好台。”
作为航科院“四个一”(一总部一基地一机场一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安全实验基地是航科院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探讨研究的主要载体,定位为民航行业的综合性安全实验验证机构和民航局重点项目决策的技术上的支持机构,基本功能是面向航空安全与适航管理需求,针对技术、法规、程序、标准、产品等开展实验验证、技术探讨研究、分析鉴定、评估检验测试等工作。航空安全实验基地建设了航空运行技术中心、航空器适航与维修技术中心、航空安保技术中心和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中心四个技术中心,包含飞行运行技术实验室、航空器系统工程实验室、行李和货物安全检查设备实验室、飞行品质监控实验室、事故再现实验室、危险品运输条件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将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综合的实验验证能力,在航空安全技术的测试、验证、评估、分析、认证等方面构建起完整的资质和技术体系。基地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将在航科院提升实验验证能力、进一步形成科学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走入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危险品运输条件实验室,步入式高低温箱、跌落试验机、锂电池充放电仪等实验设备映入眼帘,危险品运输管理中心实验室负责的人介绍道:“现在有自己的实验场地,比以前的实验环境和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能完成1-9类危险品的分类试验、锂电池UN 38.3测试和危险品包装测试,能够对航空运输危险品的危险性、包装测试标准和办法来进行开发和实验验证。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为咱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提供了支撑,可以以更加准确的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推动参与国际货物航空运输标准研究,对特殊批准危险品的运输条件做验证,更加深入地开展危险品事件调查和验证。一些大型特殊设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将让我们未来拓展更多经营事物的规模,向行业提供更广泛的技术服务。”
安保新技术实验室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在谈到机场安保技术与设施设备的标准研究和实验验证评估相关方面的工作时感慨:“原来我们没实验室,对安保技术进行研究测试时需要到机场,现在我们在自己的实验室配备了机场安保控制中心大屏、摄像机、门禁系统等,可以模拟机场环境对安保技术、安保系统来进行测试;在基地园区建设了物理围界,能够给大家提供入侵报警系统实验验证;人脸识别评测平台对人脸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评测,对于机场现场环境下的一些指标,如人脸验证技术的错误接受率很难测出来,我们现在的实验室建设有安防人脸标准样本库,能轻松实现算法指标的评测,有助于提高我们机场此类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实验基地的投入使用补上了安保技术实验验证链条中缺失的重要环节--模拟仿真,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验证的工作范围,使相关领域工作更加贴近技术前沿,有效提升检测容量,缩短响应时间,提升服务质量。
数字认证实验室负责人提到,目前航空安全实验基地的实验室机房已经符合了国内最高等级电磁屏蔽机房的要求,这将为团队后续独立取得民航行业单独的电子认证服务许可牌照提供很好的基础设施基础。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条件下,团队利用平台可以开发更多更适用于中国民航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产品和应用,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发动机健康监控实验室的负责人说:“像我们这种科研机构,一定要具备必要软硬件平台,还有相应的研究资源作支撑,从而更好地为民航安全运作作出贡献。我们现在已经起步,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这样的平台未来发展会慢慢的好,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科研飞行模拟机验证平台的工作人员特别提到了实验室花费重金购置了飞行模拟机,使得航科院从飞行程序设计、编码、机载数据库打包、模拟机仿真验证等方面形成了全链条封闭式的研发过程,极大节约了科技研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在北斗系统在民航全面应用的这一大背景下,航科院实现了GPS和北斗双模运行机队的监视管理,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航科院成为民航领域唯一一家具有北斗应用发卡资质的机构,存储能力已经建立,北斗相关平台的三级等保工作正在建设中。未来航科院还将承担面向运输机队的北斗智能监控、北斗终端设备的检测认证、北斗信息增强系统民航应用验证评估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在航空安全实验基地建立的民航高高原机场技术平台是未来开展整个行业高高原运行支持的重点平台。核心就是围绕高高原机场以及相应航空公司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前期在西藏墨脱等高高原机场进行了相应的程序设计以及仿真等工作。测试平台不仅能完成传统静态模拟机一系列的运行以及验证工作,还能完成自主定义设计的多场景快速恢复、双机伴飞等具有科研特色的模拟机应用场景验证。值得一提的是,对西藏的机场选址工作是我国首次实现了卫星数据应用的高高原机场选址。
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未来的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民航有更多应用。航空安全实验基地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电子认证技术实验室可以为不同场景如飞行签派、机务维修、适航审定、监察系统、证照管理等提供数据存证服务。平台已服务于国航、南航、东航、厦航等十几家航空公司。以电子签名和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未来基地的数据存证服务会有长足发展。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对运行场景、安全保障提出挑战,航科院运行技术研究所已经取得了无人机检测的CNAS资质,具备了电子围栏检验能力,包括对高级训练器ATD检测能力,未来随着业务拓展,实验验证和检验检测的能力都将得到极大提升。
实验室的建成使航科院航行新技术研究所在民航运行模拟仿真、技术基础平台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航科院在民航运行模拟仿真领域整体的科研能力将得到提升,可以为机场和空管运行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而助力于提升空管和机场的运行效能和安全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高大上”的360度全景塔台管制模拟机,它是一套大型的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系统,由塔台席、放行席、管制地面席、机长席和三维显示仿真系统组成。三维显示系统的显示画面由8台主机连接到8台投影机,然后投射到360度的环幕上,环幕直径达12米,高度为3米。塔台管制模拟机可以全面地仿真塔台管制的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再现航空器滑行起飞降落的全过程及各种天气。目前系统已经建立了北京大兴、北京首都、天津、青岛、昆明等5个机场的模型。
当航空器在机场起降或者是飞行时遭遇鸟击,将严重威胁到航空安全。实验基地鸟击残留物鉴定实验室的建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为未来航科院鸟击残留物的鉴定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鉴定残留物包括鸟的肢体、羽毛、血迹等,判断鸟的种类,针对不同鸟的习性,采取针对性的的防范方法,提高防范效果,进一步保证航空安全。
2020年以来,我国国产民机的市场化进程明显提速,我国亟需自主制定符合我国民机的适航标准和规定,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安全实验基地建立了航空器噪声测评实验室、航空器系统工程实验室、航空器电磁环境测评实验室、航空器结构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将逐步提升航空产品设计和生产对相关适航和环境保护标准及要求的符合性验证和适航审定过程中的工程技术评判、鉴定能力。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推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提到,“十四五时期民航高质量发展将是安全底线牢的发展,是运行效率高的发展,是服务品质好的发展……”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从运输航空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五年滚动值来看,目前中国民航安全水平已位居全球第一。而航班运行效率的提升则有赖于智慧监管、智慧运行。航空安全实验基地的投入运行,强化了航科院在安全管理研究、安全信息分析、飞行品质监控、飞行记录器译码、失效分析和金属屑分析方面的传统优势,将助力航科院在事故调查、预防研究和顶层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扎实做好不安全事件调查的同时,进一步借助以往国内外案例,做更多的事故预防研究,应用心理技术、VR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为局方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作为中国民航安全信息的强制报告系统的分析服务机构,为整个行业安全信息分析和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实现了及时识别我国大陆航空公司所有运输飞机安全隐患的功能,同时在无线电干扰的排查、运行风险识别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节能环保、双碳、经济运行服务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科研协同作用。航空安全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深入分析研究数据及建模,预测航班的运行规律,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民航航班运行系统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民众的出行体验将慢慢的变好。
航空安全实验基地的投入使用,将为保证航空运输持续安全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科研基础条件,为我国开展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客机研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航管理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也为航科院持续完善实验验证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核心能力,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命在肩,雄关如铁,航科院将借助航空安全实验基地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聚焦民航领域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投身智慧民航建设;星辰大海,征途漫漫,航科院人将努力用更前沿的技术、更尖端的产品和更完善的决策支持能力,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关硕)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办公电话传真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